首页 > 行业 > > > 正文
当前动态:读书 | “内卷”还是“躺平”?《奇葩说》教练:保持松弛感才能弯路超车
发布时间:2023-04-20 18:00:56   来源:文汇网  

▲图源:视觉中国
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21-2022)》指出,中国国民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.8%。而18-34岁年龄组的焦虑平均水平远高于其他年龄段。

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,背负着来自工作、学业、感情、家庭各方面的压力,随时随地被“焦虑”笼罩,以至出现了两种极端,无穷无尽的精神内耗和佛系躺平“反内卷”,试图来从根源消灭这种“焦虑”。


(资料图)

卷不动又躺不平,这样紧绷的状态下,年轻人丧失了松弛的能力,变得越来越焦虑。

在对“内卷”还是“躺平”的议论中,《奇葩说》幕后导师胡渐彪给出的答案是:保持松弛。兼得“内卷”与“躺平”之优势,在积极竞争与追求的同时,免于焦虑。这意味着另辟蹊径,“我们不必逼着自己在原有的标准里登峰造极,也不必在同一条标准下死磕,我们只要有复合的优势,做到差异化竞争,其实也能舒舒服服地拔得头筹。”

所谓松弛感,即一种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,一种可被掌控的生活状态。

一个人的状态是由内心的三个评价相交而成的:对所处环境的评价、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对自身行动的评价。长期的松弛感不可能通过“无欲无求”式的自我催眠获得,而是需要基于以上三种评价发展出相应的能力。

近日,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,《奇葩说》幕后教练、人气辩手胡渐彪的新书《松弛感:成为有办法的人》推出。

《松弛感:成为有办法的人》

[马来西亚] 胡渐彪 著

中信出版集团出版

自律但松弛,理性又温暖,勇敢探索而不失分寸,掌控人生而无须精神紧绷。《松弛感》为我们揭秘了胡渐彪不卷不躺不累的“松弛方法论”。本书精准把握到当下年轻人的焦虑和困境,从思考能力、解决问题、内在驱动、精力管理、时间管理等方面,帮助读者由内而外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认知和管理方法论(六大维度、25条路径),指导读者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松弛感,过张弛有度、游刃有余的人生。

>>内文选读

当你选择翻开这本书,我想,你可能也正处于生活的焦虑中,希望能获得一份“松弛感”。但我所主张的松弛状态,可能和你想象中的松弛状态不一样。

一说到“松弛感”或者“疏解焦虑”,很多人想到的做法是:想办法让自己变得“不在意”,说服自己不要那么在意竞争,说服自己要减少欲望。其中最极端的说法,就是呼吁以“躺平”来对抗内卷;稍微中庸一点的说法则是呼吁“简单生活”,试图让自己相信自己的追求都是“不必要的妄念”。何必追求那么多的物质生活,有必要吗?有什么必要给孩子争取好学校,值得吗?何苦要追求升职,让自己承受那么辛苦的管理压力?当个轻松的打工人不好吗?这些开解之词,背后大致的想法就是:这些追求都有代价,所以不要也罢。更真实的想法是:追求这一切已经让我们的身体和内心感受到无比疲惫和焦虑,那不如就选择放弃吧。当你可以对外部竞争和自我期待选择放弃、做到不在意,那你自然就不会感到焦虑了。

可是我认为,这种“放弃和不在意”并非疏解焦虑的上策。原因是:第一,这是“不得已而为之”的选择。如非不得已,我们何必剥夺自己的真实渴求,否定我们过去的所有付出和追求。第二,我们大概率是做不到不在意的。所谓的“ 不在意” 一般只是“ 口头禅” 而已。

我曾经见过不少呼唤“躺平”、呼唤不要被“内卷”的人,但他们没有一个是能“躺平”的。他们多半一直处于患得患失之中:一边嚷着“我这就要不干了”,一边又不情不愿地、重复着过去每一天的努力。我也认为松弛感很重要, 但我不会因为有焦虑感,而让你“停下竞争的脚步”,或劝你“放下自己的追求”,从而让你变得清心寡欲。我不觉得放弃是解决焦虑感的唯一做法。

我觉得,我们在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同时,是可以免于焦虑的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做到身体持续地往前奔跑,但精神处于足够松弛的状态。

我觉得如果你的拼搏是一场长跑,松弛感应该是最理想的精神状态。你的身体保持着稳定的速度,专注着你前进的方向,但你的精神状态没有因为紧绷而焦虑,也没有被身边竞跑者的行动而打乱节奏。

这样的生活状态,是存在的吗?我们真的能够做到积极竞争与追求,但同时又免于焦虑吗?在这个“内卷”时代,这似乎是矛盾的。

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。他们每天的工作忙碌而紧张,但你感受不到他们身上有焦虑感或疲惫感。他们在面对关键任务时(比如,承担大项目的成败责任、做重要汇报)虽然也一样会紧张、会吐槽,但你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此的期待和兴奋感。他们也面对着生活或工作中的各种难题,但他们似乎并不觉得困顿,反而把这些难题看作“有办法解决”“值得一试”、的挑战。我觉得这才是最理想的松弛感。在焦虑的“ 内卷”和颓唐的“躺平”之间,是存在着两者优势兼得的另一种可能性的。

那么,怎样获得这种生活状态呢?

作者:胡渐彪

编辑:金久超

责任编辑:朱自奋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北冰洋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